第三章 石動中州派神影流劍道一門弟子的觀戰心得與評析

第三章 石動中州派神影流劍道一門弟子的觀戰心得與評析

陸、 2018年5月12日東山菁英盃參賽心得與檢討

2020-09-22

 

石動中州派神影流劍道門人  黃隆民整理

   

2018年5月12日,中師系統陳建榮朱志清和中教大系統林鈺健曾子軒李云謙諸君合組「中教道場」隊伍參加劍道協會主辦之第15屆菁英杯劍道賽,打社會甲組團體得分賽(四隊得亞軍)及團體過關賽(四隊得季軍)。賽後檢討除針對隊員優卻點當面已有指點外,事後再請隊員自我評析。

 

一、2018年5月12日的檢討問題

黃隆民提問:此次比賽有何具體心得,請做個自我評析,也談談萬師兄的公子小萬(東山高中高三生萬彥緯)和長庚主將(大二生陳繹升)的劍風與特色。這兩位皆從小學階段起習劍,劍齡均約七年。

A.李云謙的回應

    今日打劍一開始因為對腳傷有所顧慮,導致地一場打的不是很理想,原本應該能夠吃下來的一局,因為自己不敢跳而打不出來。

    第二場對上東山開始,試著不去想腳傷,雖然知道要贏很困難,不過自己抱持的是即使打不贏,也不讓對手能夠贏,勉強達成平手。在這一場也比較放得開,腳步也慢慢回來了。

    第三場開始跳的比較出來,也比較開始有攻擊性,有成功打擊到對手。而這一場的對手在近貼身時會用蠻力壓人,導致必須一定要有距離才好攻擊。

    到了下午的過關賽,我心中完全沒有早上時的緊張,反倒開始有種興奮感。

    而下午最驚訝的大概是對到長庚的主將,雖然他的劍並沒有什麼變化,然而卻能讓人打不到,個人認為那是多年的經驗配上他的靈活度,再加上他好像擅長打時間差的劍,抓住對手攻擊空檔給與反擊,他就用這種攻擊方式打贏了很多場。

    東山高中一直以來實力都相當強勁,主要來自於他們多年的經驗及苦練,讓他們每個人都有其打劍的風格,再加上非常多的比賽經驗,而萬師兄的兒子也是如此。然而,由於實力強,導致今日的比賽過於輕敵,對上長庚的主將接連敗陣,不是因為實力不濟,而是因為對本身實力的過於自信。

黃隆民:分析得很好。你後來有打開,心理上克服了腳傷的束縛。相信今天對戰的所有經驗,對你的成長產生了很大的助益。

B.陳建榮的回應

    就如同您昨天說的,我在遠距離狂打,卻讓對手近入死距離而無反應,是專注不夠,也是膽識不足。在場上,我提醒自己不要狂、要沉穩,但實際上卻亂了套,不敢進入逼攻,對手逼進來時卻沒危機意識。反觀長庚主將陳繹升,身材和技法看似不起眼,但就是有本事不被打到,還能在亂仗中抓到對手的縫隙,他在很疲累的時候,對上小萬,即然對手不好打,乾脆放下中段和對手玩草螟弄雞公的把戲,這種膽識和敏銳的距離感讓我印象深刻。

    昨天我被小萬和陳繹升各打了一支小手,這支和星期五我和至皙對陣時的情境相同,對手逼近後抓我出端,我在至皙逼近時,返劍打他右面,但昨天則是不專注被得手。

    小萬要打面時,會將雙手往前伸,但小手防得緊,昨天我用杉木式和他互擊,但劍太低沒擊中其劍身,應以快拍彈道式迎擊。

    「對手把劍拿起來到打到我之前,這段時間是很長的。」陳繹升對小萬時的從容就是這句話的最佳詮釋,這也是我要去參透之處。

黃隆民:你的自我評析相當透徹。這種自我覺察就是精進上達的根本基石。盲點雖然無法說改就改,但就跟人生我們每個人的貪嗔癡習性一樣,其業力的堅固性既然是累世積累而成的,當然也就不是這一世就能盡除煩惱蓋的。滴水穿石所造成的壞習,就要以繩鋸木斷的毅力去因應,才能讓自己內心那顆蓮寶牟尼自放光明,而消解累世惡業  劍道修行的要旨其實就在這一點上而已。萬彥緯和陳繹升兩位自幼練習,身經百戰,其體力也正值巔峰,技法基本技法純熟,你和志清子軒能和他們有來有往,已經相當不錯了。若問爾等不足之處,爾後該當如何補充加強,其實也不難:既然已有錄影,何妨反覆觀看,先求模仿其技法,也能打出跟他們一樣的劍,有一定心得並能以同樣的方式打得出效果之後,除了你會知道那種打法的特色並能身體力行增加功力之外,自然你就知道如何對應這種技法了。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雖然他們兩位是師侄輩的,但英雄畢竟出少年,長江後浪推前浪,後來者居上,可是前浪不一定死在沙灘上。要讓少年們都知焉知來者之不如今者也的道理,越是資深越是年長,體力雖會消退,心智卻會成長,自然體衰可以靠內功修練克服,內心光明蓮寶的開啟與光照的修為尤其和年齡無關。能透過劍之道鍛鍊的過程來以釋迦本尊所啟示的十波羅蜜勝行勤修精進,日久功深,心性意識自然真實堅定八風不動,驚滔駭浪當前也能平常心不動明,泰山崩於前也能處變不驚也。

陳建榮:之前我博論卡關,劍道幾乎荒廢,很大的一個因素就是無法突破瓶頸,只是當時根本不知道瓶頸的根源所在,現在是慢慢看清了,但要突破卻困難重重。話說回來,如果太輕易就能突破,也不會想有想要修練精深課題的動機。

黃隆民:沒錯,正因為不容易,所以有挑戰性。有真正戰鬥意志的人會像這種高難度的技藝來挑戰,而最困難的挑戰就是成佛之道,我最近在讀釋迦牟尼佛的本生經,字斟句酌一字一字地啃,也願將來能夠成佛。三鐵擲遠的要領在於能否力從腳底起來全身整勁。身體用力時,意識清楚的關鍵,在於發力的意識能否放在腳底足踝和膝蓋。

C.林鈺建的回應

第一場比賽,直到看云謙上場後才開始緊張,上場後也被對手強壓著走,老師提到的扮豬吃老虎的策略沒有用上,不過透過黏著對手以及多一點跳步上自己放鬆,逐漸找回自己的節奏,主動多打幾支,就拿下比賽了。此後都沒有太緊張的感覺,但猴步和出劍的節奏太過單一,出劍後左腳也沒有跟上,所以每次都只能打一支四分之四拍的劍,沒辦法連續出劍,後之先等待的耐心及腳底意識不足,所以後面的場次都輸掉,甚至裁判喊完hajime後,五秒就被KO了。

萬彥緯和陳繹升都有廣泛使用時間差的技巧打擊對手,若無效,則改變節奏,積極進攻,都有打出接近四分之三拍的彈道式,對上朱、陳二位師兄時也能與之互擊甚至抓到出端、空檔,其比賽經驗之豐富由此可見一斑。

我需要改善的問題是技巧的靈活運用,節奏的調配,以及打到小手之後要往前跑而不是退後或往旁邊,面對強大的對手在積極進攻的同時也要能夠保持身體與心境上的平衡,才不會因為急著出手而給對手有機可乘。

黃隆民:你和子軒的基本問題其實都在基礎技法尚未內化熟練,因此雖然事後也能分析出自己和對手的優缺點,但所有技藝的專門性講究的畢竟還是身心的統合,也就是技巧要正確也要能熟練到本能化自動化,施展技巧時若還需要思考,那就還不行。還需要思考,就會有許多迷惑,當然不正確和不熟練的動作就會亂成一團,熟練的對手自然很容易抓住你的節奏與破綻。

林鈺建:是的,就和打羽球一樣的道理。基本功熟練後再多做模擬實戰的練習即可改善。

二、2018年5月16日的檢討問題

2018年5月16日黃老師繼續提問:針對20180512東山菁英盃的比賽,再向選手諸君拋第二個更具體的問題。依據比賽的錄影以及你自己的印象與回憶,請你試著具體回答以下問題:

1.你曾被誰以何種技法得手?那種技法的操刀式為何?那種技法出刀的節拍是哪一類?你也能打出那樣的技法嗎?

2.你被對手得手時,是在比賽場的哪個區塊(比如說你自己當時站的位置有靠近邊線嗎?或是不但靠近甚至還背對著邊線嗎?)?

3.你被對手得手時,是正在往前攻擊,或是僵在那邊(驚懼疑惑於對手的佯攻或虛張的聲勢),或是正在往後退(包括施展退擊技法後的後退動作)?

4.你被對手得手時,和對手之間的距離是遠距、一刀一足距、近距或是交鍔狀況?

5.你能回想你被對手得手時自己的意識狀態嗎?你的眼睛正在看哪裡?怎樣的觀看法?

6.你在主動攻擊時,自己的意識狀態如何?你的眼睛正在看哪裡?怎樣的觀看法?

7.你在主動攻擊時,對自己出刀的大小支、虛或實,輕或重以及出刀的操刀式與節拍有清楚的意識嗎?同時有持續觀察對手的狀況嗎(當下雙方的距離為何、對手正在施展甚麼技法、對手有僵滯的現象否、你們當下處於比賽場的哪個位置、對手有接近邊線了否、你看得到對手的縫隙或弱點否)?

A.李云謙的回應

1.在本次的比賽中,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最後一場與長庚主將的一戰。在本場中,自己在攻擊手部失敗後被對方攻擊面部,而此種劍法個人認為是時間差的攻擊方式,在對手落空後進行的反制。此種攻擊方式可以用彈道式來攻擊,但個人認為長庚主將應該是用推拉式擊中我的。他在對手靠近自己後,誘使對手攻擊並使其落空,之後再用近距離的快拍進行攻擊。若自己也能夠掌握攻擊之間的時間差,就能夠打出像這樣的劍。

2.在本次比賽中,總共在其中的三場比賽被擊中四支。在得分賽的第一場,被對手得手的兩支是在比賽場中央被擊中的;過關賽的第一場,也是在比賽場中央被對手擊中;最後一場的過關賽,是在向前攻擊時被對手擊中,當時應該是已經靠近邊線,而自己是面對邊線的一方。

3.在被得手的四支中,前兩支是與對手互擊被對手得手的,第三支是與對手互擊沒有成功被擊中,最後一支則是因為在向前追擊時落空,而被對手擊中。

4.在本次比賽中,除了最後一支是在近距離的狀況下被對手得手,其餘都是在交劍後互擊失敗被擊中。

5.在本次比賽中,擊中我的有兩人。第一人可能練劍的時間較短,在攻擊上其實都沒有相當快速,攻擊方式也沒有相當特別之處。在我攻擊時,對手都還會有互擊的動作,表示對手當時的意識及目光都有放在我的身上。但個人認為第一場是不該輸掉的一場,但由於自己被緊張及腳傷限制住,導致無法發揮前一天練習的實力。而第二位是長庚主將(陳繹升),此人習劍多年,在劍技及經驗上都比前一位來的純熟。在兩場比賽中,長庚主將都不會急著進攻,他會有耐心的等對方先攻擊之後再反制,證明其意識都有在賽場上,且眼睛都有在觀察對手的劍路。而在與其的比賽中,自己明顯都急著進攻,反而被對方得手。

6.自己本場比賽時,都有全神貫注的與對方對峙,在攻擊前會先觀察對手是否有戰鬥意識,也有試著與對手「搶中段」,試探對手。而自己主要會盯著對手的喉部,觀察對手動作,偶爾會瞄一下對手的竹劍,試著判斷對手的劍路並進行攻擊。

7.在自己攻擊時,自己會做一個小計劃,計畫要用甚麼的攻擊方式攻擊對手,或是在比賽前觀察對手的攻擊習性,並擬定一個對策,例如對手較偏好攻擊面部,可能就會以手部或腹部作攻擊的選擇。有時會嘗試「搶中段」,如果對手都沒反應就會直接攻擊。而在比賽中,如果有跟對手打上一段時間,會試著推測對手的攻擊習性,並試著引誘對手再次用同樣的攻擊手段攻擊,之後再反擊對手。然而有時自己會出現急於攻擊的狀況,而被對手得手或是差點得手,而這也是必須避免的。打劍比的是雙方的耐心,一但急了起來,則可能會導致自己陷入對手的陷阱、看不到對手的弱點而盲目攻擊或是擊中了對手而來不及做燃性導致攻擊無效的狀況。

黃隆民:你已經分析得很清楚很有概念了!需要加強的部份就是能專注與堅忍,而能如此改進的關鍵則在能意沉腳底,讓每支劍的動力都是從腳底出來,鍛鍊日久自然功深。下盤的力量能比上半身強的話,你就會意識更清楚,實力更堅強。長庚主將陳繹升擅於抓對手的谷底空檔,若依技法分類,大致屬於後之先的拔擊因應技法。側閃到對手生命板切不到自己生命線的瞬間,讓對手打刺的波峰落空,而在對手失衡的瞬間出手一支解決。他能如此,有幾個因素:一、先天領悟力高,觀察力強,身體協調性好;二、他已有十二年的劍齡,練習和比賽的經驗豐富;三、其對手相對給予他的縫隙太大(如太遠就發起攻擊,揮劍起落的時程太長,節奏過於固定等,林鈺建和曾子軒目前皆是如此)或是場上專注力不足,或是出手過於急躁,或是上半身過度用力而致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平衡歸零再打出一支劍等。

B.陳建榮的回應

本人針對老師所提的七個問題,綜合回應如下:

我挨了陳繹升一支退擊面,那是在交鍔僵持的第三階段,忽然間他消失在我眼前,我挨了一記退擊面,雖然我有試圖出劍想要互擊,但為時已晚。對於當時的狀況,坦白說我是一面茫然,倒是老師在一旁看得很透澈,經由老師的事後解說,我才明白到底是怎麼一回事。老師說,陳繹升是在拉開距離後再出手,打的是反拍。至於為何他會忽然消失在我眼前呢,老師說是我犯了眼神飄忽的毛病,以致於讓對手消失在眼前而無法掌握正確的互擊時機。

這場比賽的敗因主要就是沒有凝點通觀,意即眼神盯住對手的某一點,不管彼此間的位置如何變化都不能移開,如此一來,就可以將對手的整體身形都映在眼底。最忌緯的是眼神飄忽,想打哪裡時眼神先盯住那裡,或是為了掌握對手的劍而眼神跟著它跑,諸如此類的舉措都是不合格的,而我正犯了這樣的錯卻混然不知。

我被萬彥緯打的那支面,是他以高中段向前逼近,看我沒反應就接著打伸擊面。這一次我犯的錯是站在死的距離卻沒有警覺性,為何他逼近時,我會僵在當下而挨打呢!可以這麼說,他是緩緩的逼進,而我對這種溫和的舉措竟然無感,顯然是沒有進入戰備狀態。相反的,他在進入這個死亡距離時發覺我僵滯,一支伸擊面就把我解決了。另外,我被萬彥緯打了一支小手,狀況也類似。他悄悄逼近,此次我的警覺性依然不足,不過他是等我先出手打面,再抓我出端打小手。這次我是在被逼到死亡距離,在不得已的情況下盲動而挨打

萬彥緯的逼攻相當值得我學習,一來是溫和的逼近,不打草驚蛇,藉以麻痹對手的警覺心,抓對手僵滯的當下出擊;二來是有目的的逼近,伺機而動。像他打我的伸擊面,是以高中段之姿逼進來,而打欲抓我出端小手時,則是以劍身較為平躺的中段誘我打面。

我的缺點是想打時躁進,不躁進時卻容易流於僵滯,從陳繹升和萬彥緯身上,我看到沉穩與從容的重要性,而這正是我最迫切的修行課題。

三、左手意識與無足數刀

陳建榮:上星期五我和至皙練習近身連擊時,由於只顧著搶快,沒有靠腳底發力依序上傳的要領,氣力瞬間就耗盡。昨天我拿木刀練習近身素振連擊。正如老師所說,要領在於力量從腳底上來,刀揮下來之後,腳底踩地,力量上傳的同時,也讓下沉的刀勢獲得反作用力而上彈,以儲備下一支的動能。腳能踩多快,刀就能揮多快。這個動作就如同操作舊時農家的脫穀機般,手往下揮的同時,腳底踩地,踩了地,身體獲得向上反作用力而取得平衡,同時也儲備了下個動作的位能,如此往復,就能避免紅肉肌肉的過度使用。為使連擊不中斷,踩地的腳應時左時右,兩腳交替使用讓用力的筋肉得有舒緩的空間。星期五老師有提醒,連擊時要有節奏與韻律,虛實互用,在那當下因為我多是用蠻力來砍,不知如何打虛,現在知道,出刀的快慢與力度是由腳底踩地的節奏來調配,因此虛實也掌握在腳底。

黃隆民:你提到"這個動作就如同操作舊時農家的脫穀機般"的譬喻,這兩天我原本想跟你們提醒的概念之中,剛好也有這個(後來不想打擾你們因而作罷)。此外,其實還有一個要領你們幾位上位目錄和中教大那三位同學其實都還有待改善,那就是左手意識不足的問題。不管是打哪一種拍子,雙手刀的操刀一定要以左手意識為主,亦即不管是以哪一隻腳踩地,或是使用任何一種操刀式,或是運用哪一種技法(除了拔擊胴始以右拳為主之外),操刀時最好能以左手意識從刀柄底那一點把刀給送出去,這樣一來出刀會最順暢最快速也會最穩當。

黃隆民:昨夜突然有研創出以快拍彈道在單重狀態下連擊的技法的靈感,後來才意識到那是你師祖提過(偉成有記錄下來)的"【無足數刀步法】(本門門人林偉成紀錄陳中州九段的步法之一):“以右腳為中心,如日本棒球選手王貞治或鈴木一郎的金雞獨立打法(振り子打ち法),像稻草人(かかし)只有一隻腳,左腳脫離地面,右腳為支點,左腳頻率更高,去發出更多劍,師祖獨創的無足數刀步法。”這種無足數刀步法在動力來源上,就是一部份採取了上述的「抽搐(痙攣)的反射式爆發力」概念。其所運用的節拍是反拍或慢拍。"具體的概念與實際用法下次來再當面跟你細說。

陳建榮:這我有印象,大學時代老師曾提過,也示範過。腳底觸地的瞬間就是一刀,同一隻腳,不斷轉換觸地的點就能源源不絕的出刀。

黃隆民:不是這樣。單重,一隻腳立地,另一隻腳好像抽筋那樣屈伸或抽踢,而獲得動力來源。當然,單重立地的腳也可以配合懸空抽踢的腳,而有屈伸或旋扭的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