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石動中州派神影流劍道一門弟子的稽古心得

第二章 石動中州派神影流劍道一門弟子的稽古心得

貳、雙手刀位能的儲備方式及其相關概念—黃隆民

2020-09-23

雙手刀位能的儲備方式及其相關概念

                        石動中州派神影流劍道門人黃隆民編術20181118

 

一、關於揚尖和位能-以宮崎正裕為例

    最早竹刀劍道揮刀的基本動作其基本型態就是上下擺振,動作如果做小了就是推拉式的操刀式,刀尖往上揚起再落下砍劈就是推拉式(觀察宮崎正裕早期的攻擊模式,基本上就是以推拉式上下大幅度高頻擺振來1.維持攻擊打刺的動能,2.也有迷惑對手的作用)。

    刀尖如果往旁邊揚去就會變成其他架式。刀尖往左邊小幅度揚去就成了霞之位(型);刀尖往左上邊大幅度揚去就成了逆八相(擔劍);刀尖往右上邊大幅度揚去就成了八相(薩摩藩示現流的基本動作就是八相劈一支,再舉逆八相再劈一支,如此反覆進行(沒有所謂防守));刀尖若往右邊(或往右下方垂下)小幅度揚去基本上就成了小燕飛;刀尖若往右下方垂下大幅度揚去基本上就成了大燕飛(宮崎正裕後來在甚麼時候把儲備位能從上下推拉而改變成先向右下推拉(燕飛)的方式來儲備位能,可以再深入研究。可是這個儲備位能的方式他基本上是用來攻擊的,而不是像現在許多日本選手是用來先防禦,有機會時再轉刀尖去攻擊的)。

    不管刀尖往哪個方向揚去,其功用(或揮刀者的意圖)說到底就是要儲備位能。揚的幅度越大,其所儲備的位能基本上就越大(對那些主要靠上半身臂膀之力來打劍揮刀的武者來講,尤其需要大幅度的位能儲備)。至於上段、下段、八相和脇構等構型,同中段構型相較,最大的差異就是前者四型的刀尖早就揚好在某個方位了(也就是位能早就儲備好了),剩下的動作就是把刀砍向對手而已,而不必再設法揚刀尖來儲備位能。

    大燕飛也好小燕飛也好,如果像宮崎正裕那樣用來儲備位能的意圖(目的)是主攻,那是好的態度與刀法;但如果心態是要用來先防禦(最差的防守心態就是純粹只想格檔),那就是不好的態度與刀法(除非能像內村良一那樣,以燕飛架式等對手的刀鋒來到而在觸碰的瞬間,立即以第六時間(後之先因應招式)出手回擊,那就另當別論。但招式如果用老了,或過於依賴這種後之先的招式,就一定會露出更多的破綻讓對手有機可乘,西村英久就是抓他大學長內村良一這樣的縫隙而修理大學長的)。

二、關於位能儲備的其他形式

    位能的儲備當然不會只能仰賴揚刀尖而已。01.臂膀如果先縮著貼身,出招時再把手伸直出去也是另一種儲備位能的方式;02.腰部瞬間旋鈕,利用橫齒輪(大齒輪)傳動給縱齒輪(小齒輪)的原理,加速傳遞動力給臂膀也是另一種儲能作功的力學原理;03.膝蓋如果先彎曲,出招前再把膝蓋蹬直也是另一種儲能而爆發的力學原理;04..腳底瞬間蹬地向地球借力,然後不管以哪一種拍子(3/4快拍  4/4正拍或5/4反拍),以反作用力來向上方傳遞,也是另一種動力取得的方法(日本九州學院高等學校的劍道教練指導他的學生的以快速蹬地(被西村體悟而演變成袋鼠跳或西村跳),換成本門的技法則屬於4/4正拍;05.則是01到04的整勁。

    上述有別於以揚出刀尖來儲備位能的其他型式,從01型到04型,大家也許可以看出幾個小端倪:就是1.越往後面的型式就越隱密(對手越不易察覺),2.越往下面的型式其力量就越強大,3.越往後面的型式,其所產生的速度效應就越大(a.質量固定速度,推動的力量越大,速度就越快;b.由於對手越不易察覺,所以速度就可能愈顯快速);4.如果各種力道能整勁得宜(05型),則最後所產生的力量加總最大,隱密度最高,實際速度和衍生的速度效應也會最大。

    持中段構型(水之位)的好處是,能因應各種構型來攻防。可是問題在於要怎樣儲備位能呢?怎樣可以不用事先揚尖或臨時揚尖就可以讓速度既快而出刀的力道又最強呢?上述01型到05型的儲備位能方式就是本門的解答。

三、三拍子和操刀式的組合運用

    一個回合主動地出去攻擊,有無可能打出三個拍子的組合運用呢?請大家想像一下:1.在第一階段,以3/4快拍打一支彈道式(抓對手的準出端(第零時間)或出端(第一時間),目標是對手的小手或面部);2.在第二階段,以4/4正拍打一支推拉式或杉木式或波浪式打對手的面部或左小手或右小手(尤其是對手以大小燕飛防禦其小手或面部時)或逆胴(左胴)或刺突;3.在第二階段或第三階段(交鍔)死的距離以5/4反拍 (慢拍)打甩竿式,打對手的小手或面部或左右胴。

四、關於合拍互擊與變頻變調

    中州師對於八段技術境界的認定是,讓對手打不到你,一直打到他自己僵滯的瞬間,我方取其隙,好整以暇地優雅打他一支第零時間。我從他老人家習劍三十餘年,在道館當場被他認定真正打出具有八段格調的只有一支小手,打誰我忘記了。後來我當然不是只打那麼一支,但有讓他看到而得到嘉許的只有一次。我最近一直在回味那一支的韻味。像那樣一支的格調我到目前為止應該也打得不多。如果以陳建榮目前的實力,我能打出那樣格調的一支的話,那才是真正的八段,可是已經很難了。所以現在的目標是,能夠對陳建榮打出一支中州師認定的那種風格優雅的劍。

    中州師給我免許七段時,我打劍很強悍狠爆,一交手瞬間就把對手解決,可是老人家卻總是搖頭。有一年他看我老是粗暴砍人,無法再進階,便規定我十年之內不可以贏人,但也不可以輸人。得到這樣的禁令,我只好開始練習不能贏也不能輸的打法,後來才體會出「合拍互擊」的道理與刀法。初學的和高段的對手出劍的頻率與揮刀的幅度與節拍都不相同,要如何才能不被對方打到,就必須配合對方的律動來同其互擊,一直打到對手僵滯了,有機會再取對手一支,打那麼一支也就夠了!因此才會發展出各種不同的操刀式,體會到各種不同的拍子;整理出許多不同的步法與足法,依照對手的習性打各種不同的時間(時機),直到老人家給我解禁(當然沒有如老人家限制的十年)。

    第十屆世界盃劍道賽有一場個人賽八強戰,是日本的宮崎史裕(宮崎正裕的弟弟)對中華台北的劉有元。雙方打到延長3,宮崎史裕進逼攻擊,劉有元就退守,後來宮崎史裕變頻變調,像內村良一那樣,先舉了八相虛攻,劉有元以大燕飛退守的瞬間,被宮崎史裕打了一隻右小手結束比賽。這場比賽給我們的啟示是:1.一味防守的一方永遠不可能贏,積極攻擊的才有勝算(不出刀怎可能砍倒對方);2.雙方僵持不下時,就要懂得變頻變調變化打擊節奏,才能製造對手露出縫隙。當初劉有元如果像在國內那樣只要對手一動,一支昇擊面就飆出去,輸的就可能會是宮崎史裕了。

    合拍互擊的基本概念就像是跳國標舞或雙人芭蕾那樣,雙方好像和對手有默契一般,依照音樂的旋律互相配合(當然這不是武術的本質,武術就是要破壞對手的節奏而找到對手的縫隙,給予致命的一擊,這也是武術的特性,也是武術比其他運動更困難更有挑戰性的地方)。你能先同對手合拍,慢慢地你就知道怎樣破壞對手的韻律與節奏;知道怎樣破壞對手的甜蜜距離,破壞了對手的步調,對手的縫隙慢慢就會暴露出來;對手一旦僵滯,平衡崩盤,我們的打刺機會就來了,劍道的真正的藝術面在此。中州師在讀淡水中學時,親眼看過日本。武專校長金子金太郎六段(比現在的八段還強)以及台北州知事藤田六段的身手,所以他老人家心目中的劍術最高境界是有開過眼的。他後來有機會和昭和之鬼中倉清九段以及佐藤博信八段範士在台北工專體育館有來有往而無所畏懼,豈是偶然!?老人家一輩子練劍的標的不僅如此而已。他後來19歲淡中畢業後到日本留學習醫,曾在東京都中野區公所的道場有緣碰到本門總師名譽範士九段石動碩舟齋先生的師祖中島圭祥(神影流裏柳生22世)更是機緣造化。他被22世打得大便差點要拉出來,因而打垮了他的信心與自負(以前在淡水中學班上的過關賽連斬二十餘人的豪氣一下子被那個老頭打垮,因而決定棄劍,專心學醫。卻想不到近四十年後,中島圭祥的徒孫石動會到三峽來跟他結緣),各位你就知道中州師的習劍經歷和眼界有多高多深了!